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出社會後跟爸媽微妙的關係變化

之一
媽媽打來:「我在清境農場拉~你有沒有聽到馬蹄聲?」
ㄜ,這個聽力測驗有點太難了,
不過我聽見妳希望我也能在場的聲音。

之二
「高雄出差有公司出車馬費喔耶耶。」我說。
「車馬費我幫妳出,不用公司出。」爸爸說。
!!!
原本想讓爸爸放心,卻是擔心了。

之三
郁婷分享:「回家不用跟爸媽要生活費,但還是要讓爸媽請客喔。」

之四
爸爸和媽媽說:「不要到老了,還必須跟孩子們要錢。」

我的租屋處、那些稱得上有點漂亮的履歷、吃得胖胖的身體、
說是因為自己努力而來實在太自以為了,
所以面對於爸媽對我做各種選擇的不明白或疑慮,
學著用分享的方式來讓爸媽能夠理解,

因為活著從來不是自己的事,
我希望能夠能用理解來參與彼此的生活。

還有爸~我想跟您說,除了生活摳摳外,
您給我最棒的其實是是愛、自由和勇敢唷: )

台北日記(一)

之一
搭捷運時,疑似高中男子對他朋友這樣大聲說:
「我想讀得大學是台大拉,
可是我是台北人阿,這樣可能就得住在家裡,
就不能帶女朋友回家了耶。(委屈語氣)」

頓時,大徹大悟,
原來這樣的慾望也是大學參考指南之一阿。

之二
女性健身房的教練們,
總是非常熱情親切,
每次去都充滿朝氣的問每個人說:「你好,今天過得好嗎?(附加大笑臉)」

今天換我一見到他們就說:「你好,今天過得好嗎 ?(附加大笑臉)

不知道是不是台詞被搶走了,
她們表情是嚇了一跳,
給予關心的人,為什麼不習慣被給予關心?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除非你願意,沒有人可以傷害你。

電影內很常見,要成為無敵殺人武器,不論是人或是機器,只要讓他沒有情感,不感到羞愧、缺乏仁慈和同理心,甚至是不怕痛就可以了。但是在這樣的狀態下,通常具有豐沛人性情感的一方,雖然會吃盡苦頭,但仍會是最後的贏家。我常在想,除了劇情需要外,還會有甚麼原因呢?(或者是真的只是劇情需要呢?)


H和我說,在某一次發現自己只是他人網裡的其中一隻魚後,她心裡某塊重要的東西,譬如「信賴」就永遠缺失了。我下意識地回答H:「不要因為他人的過錯,喪失自己珍貴的東西吧。」語畢,我思考很久,究竟在傷害後,讓自己缺失某樣情感、或者是仍保,哪一個會比較適合面臨悲喜交歡、時而溫柔、時而殘忍的人生呢?


E分離後的日子,一邊療傷,也一邊觀察其他人的傷。這段期間,過去無法理解情感,慢慢地也都能夠同理和理解。有句話大概是這麼說的,痛苦和脆弱,會喚醒內本就擁有,卻不曾到達的地方。我開始能理解被所愛之人傷害的心碎和窒息、對未來喪失信賴且恐懼以及獨自時一人的寂寞與慌張。藉由理解和觀察他人的面對和處理,自己也嘗試在咀嚼種種中,重新長出新的靈與肉。這一點都不容易,曾經最珍惜、喜歡的關係和心情,被狂風掃過後仍能相信著,會不會太傻?


對我而言,這一點都不傻,反而會成為一個更勇敢、更能接觸到愛的本質的人。就因為經歷心被撕裂的痛苦,卻能還是守護、維持相信的,才是真正變成一個能守護自己靈魂的人。這使人茁壯、使人更不畏懼愛。最幽暗不明的都經歷過了,還有甚麼能夠奪走信念呢?喪失了一切,都沒有如丟失自己心還要重要。


相反的,面對傷害自我放棄、逃避掉的人,到了五年、十年、二十年都在受同樣的辛苦,就像是個精神牢籠一般,被妒忌、濫情和放不下給燃燒。我想人生要學習的必修課程,大家一樣都不會少,只是內容和課程不一樣的,修不過的,只好在原地不停旋轉、重來、旋轉又重來。


當然那些甩也甩不掉、極盡所能折麼著你的,是如在地獄烈火般燃燒疼痛,讓人完全看不到希望。但是就是因為我們能感覺到疼痛,才會知道原來自己可以如此無助和脆弱,也因此在歷經折磨後的選擇,是影響重大的、並且具有真正人生價值的。


那會像電影一樣,若是當個沒有感情、自我封閉的人,未來會比較刀槍不入、所向無敵嗎?我想這就要回到每一個人對於愛的初衷和本質。至少我學會人至始至終都是孤獨,就是因為孤獨,才要更相信、學會去愛。愛能建築人與人之間的橋梁,並且也能在面對世界的摧殘時,還是能夠讓人完整,就算摧毀,仍然能長出新的靈與肉。除非你願意,否則沒有人可以傷害你的。


我多麼想成為你的鹿。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放空是有點奢侈的事

像是通勤或排隊等「等待」時間,沒由來的,我會刻意收起手機,但不用多久,一股焦慮感油然而生。我提到的「焦慮」,並非是自身怕漏接重要的訊息或是信件的那種,而是來他者集體的焦慮。感受著大家隨著WIFI收訊好壞起伏的情緒、還有緊盯著螢幕不放、被螢幕照地一亮一亮的臉,為甚麼大家那麼喜愛或必須使用手機?是我錯過了甚麼嗎?



今天到APPLE的八德維修中心修繕手機,因為APPLEiphone5回收計畫,小小的空間裡,無時無刻維持著十多位顧客等待櫃台叫號,上述的集體焦慮,在人滿為患的小小維修中心裡,頓時濃縮到最高點。我嘗試解讀其中的訊息,或許是怕漏接重要客戶的訊息吧?或許是終於找到時間能上個臉書、玩個神魔忙裡偷閒了吧?


留白,得以休息。(謝謝凝結分享)


我相信科技是要解決人們的問題,當問題解決,情緒會放鬆、身體也會因而變得柔軟。但是在捷運上或類似維修中心等空間,我感覺到手機帶來的緊張和壓迫。現代人生活忙碌,又得繃起神經、隨時迎戰著快速變化的世界,因此有人說,讓生活能夠留白,或者是放空是有點優雅、有點奢侈的事。



其實我覺得這樣優雅的奢侈並不難,在零碎的時刻,願意放下手機就行了。我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但在任何時刻都要划著手機,是否談得上是珍惜時光,那就也見仁見智了。至於是手機使自身焦慮、或者是我們的行為讓自身焦慮,絕對是個值得思索的問題,就拿放下手機的留白時光思考一下,覺得如何呢?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遺珠計畫_vol45鄭國威(一)

vol45關注人物_鄭國威_巴登洛德事件


我們的雜誌社本來就以人物專訪起家,每個月必定要有【關注人物】的專欄。就像一場戲有主角和配角,【關注人物】專欄對於本雜誌社而言,就算不是蝙蝠俠也一定是管家阿福吧!我的意思是,這篇專欄的重視度不能小覷(畢竟若沒有阿福比賢內助更賢內助的角色,怎麼會有蝙蝠俠呢XD )所以在每次決定當期關注人物時,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討論的。



阿福:沒有我哪來蝙蝠俠!(設計對白)(圖片轉自網路)


很多人知道我是鄭國威的小迷妹,在討論當期該採訪哪位人物時,立刻就和社長大人表明了想採訪鄭國威,社長大概也看這位新人體內熱血的魂魄(孰不知入是未深,還不懂事XD)因此也欣然答應我的要求。


說起採訪鄭國威,真是場硬戰。不論是自己第一次寫長篇人物採訪就要上手、對台灣主流及新媒體環境的不熟悉、還有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買一個 主任鄭國威,送 副執行長馮瑞麟 泛科學主編陸子鈞 的澎拜大放送,都讓我感到招架不住。


大概一個小時的採訪,有太多的觀念和議題可以書寫,礙於版面,最後大概只挑了五分之一的內容,總之,鄭國威專訪是顆大大大遺珠。而我的上司樹樹(是真名不是藝名,沒關係,我也是在進雜誌社一個月後才知道的。)或許是感應到我內心的遺憾,也主動提及可以拿沒刊出的內容經營自己的部落格。


兩頁的版面塞不完阿! (圖片轉仔鄭國威FB)


下面這一段是巴登洛德法王事件,當我問起鄭國威經營新媒體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時,原本嚴肅的鄭國威三人突然活潑了起來。巴登洛德事件,讓我看到了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的勇敢和決心,也驗證了壞新聞也是好新聞的道理:

【從巴登洛德法王事件看到泛科學影響力】

提到營運新媒體網站的甘苦談,鄭國威說道,當看到發表的文章點閱數的增加,以及很多討論及回覆出現在文章下頭時,覺得能造成迴響是很棒的事。另外,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位號稱腦袋開頂承聖的巴登洛德法王。

一提到巴登洛德法王,原本專心在一旁用電腦的馮瑞麒和陸子鈞眼睛突然都亮了起來加入這個話題。泛科學的編輯兼專欄作者陸子鈞說明:「其實佛法不是泛科學會討論的主題,可是因為巴登洛德法王他為了證明他開頂承聖,去照了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是一種新興的神經影像學方式〉。科學儀器是我們討論的範圍,我們有位腦照儀的專家呈現,在哪些的狀況下,可能會拍出頭上方呈現一個大洞的景象。還有討論,如果腦袋真的破了一個大洞,那人類到底能不能夠存活?而這些討論惹得巴登洛德的信徒非常不高興。」


巴登洛德法王的FMRI照(圖片轉載自網路)


發表的文章獲得劇烈的抗議和迴響,泛科學的負責人們顯得毫無畏懼,反而對於抗議的信徒向他們抗議而感到可惜。「公視轉貼我們的文章後,巴登洛德的信徒就前去佔領了公視、包圍公視!如果他們是來包圍我們,我們就High了阿!我當時真想跑去現場和抗議的信徒說,汙衊法王的人是我們啊!快來跟我們抗議啊!可惜他們沒有來我們這邊抗議。」台灣數位文化的馮瑞麒興奮地解釋。縱使泛科學目前的影響力離想像的未來藍圖還相差甚遠,但在這次的事件當中,還是展現了PanSci泛科學日益漸增的影響力。

(採訪內容結束)

還記得當採訪結束回公司時,我和樹樹提及這塊內容很有趣,但是我擔心刊出後會再次激怒巴登洛德法王的信徒。只見樹樹回我:「那樣很好阿!信徒就會來我們雜誌社抗議,我們雜誌就紅了!(眼睛發亮)」

我:「……(無言以對)。」


恩,壞新聞就是好新聞,我知道了。



那些在雜誌裡沒機會說到的事。

擔任雜誌採訪編輯第二個月正式結束了。
從因為不懂,所以異常勇敢的寫稿新手,
(第一個月接了幾個重要專欄,因此被同事戲稱為史上最強新人哈哈哈)
到現在學會看落版單和印刷前的集檔,好像才真正進入「初學者」的階段。


我喜歡採訪。
我想採訪這件事,和看電影及小說般擁有相同的樂趣,
預先功課是電影預告片、採訪當下是好戲的播放、撰稿則是觀後心得。


我熱中於在這些過程中,抓取、體悟到任何吉光片羽,一點點也好,
或者是說,我要的就是那「一點點」。就像是在漫無邊際的海灘上,
挑選、判別著一顆、兩顆……許許多多顆的石頭,
然後找到不一定是最漂亮、最渾圓,
但是最適合這片海灘,或是屬於我的那一顆。


通常,只要能夠抓到一顆,要繳交的稿件就等於是完成了。
懊惱的事,倘若手中還有其他顆的石頭,再閃爍也只能換來沉默。



(要丟回海裡嗎?)


第一個月在大馬路中央拍攝店家招牌

我還是想要讓這些它們有被看見的機會,
於是在這裡寫出「那些在雜誌裡沒機會說到的事」,
就像這裡本來就要存在的目的一樣,
Macht Sichtbar 使看不見的被看見。